害怕胶囊有“毒”,杭州的一位老太太将三颗胶囊剥开后直接服用,结果反倒灼伤了食道。在4月份爆发了铬超标的“毒”胶囊事件之后,各种胶囊药的“新”吃法也被“发明”出来了:馒头包药、汤圆包药、香蕉包药……有的甚至剥开胶囊直接吃。 医学专家提醒广大市民,胶囊的作用依然很大,改变吃法并不科学。 两种胶囊千万不能剥开吃 在我们日常常见的几种胶囊中,肠溶胶囊、缓释胶囊特别不能剥开吃。 肠溶胶囊剂是将药物填充到具有肠溶作用的空心胶囊内,或将内容物(颗粒、小丸等)包肠溶衣后装于空心胶囊中,使药物在肠液中释放。这些药物通常对胃刺激很大,所以要用保护胃的肠溶性胶囊。胃液是酸性的,肠溶性胶囊不会被酸性的胃液融化,而肠子里的液体是碱性的,肠溶性胶囊到了肠子里后,就会被碱性液体融化,药物就在肠子里吸收了。 缓释胶囊则是指采用某种技术将药物制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内容物,再将其装入空心胶囊中的制剂。比如常见的芬必得,其药品包装盒上标明“缓释胶囊”,就是说它能控制药物按设计要求缓慢释放。 部分产品可选肠溶片代替 其实,现在的药品选择多种多样,相同的药品成分除了有胶囊类产品外,也有肠溶片、缓释片等形式的产品可供选择。如阿司匹林等常用药就可由肠溶片替代。 肠溶片和胶囊的作用类似。人的胃是处于酸性环境,而肠道内的环境是属于碱性环境。肠溶性药丸,就是利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,这样药在胃内就不易融化,可以避免胃酸对药效产生的影响等,而到了肠道内则由于可以在碱性状态下较快地溶解,所以可以较快地被肠道吸收,发挥药效。 缓释片外包有一层半透膜,服用后,胃液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药片内溶解部分药物,形成一定的渗透压,使饱和药物溶液通过膜上的微孔,在一定的时间内非恒速地缓慢排出,待药物释放完外壳即被排出体外。它的作用和缓释胶囊类似。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缓释片和肠溶片千万不能咬碎了吃,也不能自作主张加量,否则依然会造成食道灼伤等问题。
三招分辨胶囊优劣
捏一捏:一般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,相对比较脆,因为工业明胶杂质多。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,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,那么这种胶囊里面胶的成分很可能是工业明胶; 看颜色: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。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、白色的,很干净,而工业明胶杂质多。如果使用了工业明胶,厂家会多加些香精、染色剂、着色剂来掩饰杂质,所以颜色越鲜艳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做的胶囊; 看胶囊口: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很多不光质量、材料、工艺、环境上差,很多胶囊口是松的,很容易拧开,如果发现胶囊质量比较差,胶囊口容易松动,那这个胶囊是用工业明胶制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。
|